您的位置是:论文中心 -> 整形科
587份资料,分59 首页 上一页 1011121314151617下一页 末页
慢性根尖周炎导致病灶牙根尖部唇颊侧或舌腭侧黏膜瘘管为口腔门诊常见病[1],而导致颜面部皮肤瘘不多见。由于瘘道部位与病源牙相隔一定距离,患者往往无明显牙痛史或不知情,导致误诊、误治、延误治疗时有发生,因而病情反复发作,常造成颜面部疤痕或畸形。笔者就近6年来本科诊治32例牙源性皮瘘形成病因及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发表时间:06-17
目的 分析引起面颊瘘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38例面颊瘘的病人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智齿冠周炎的感染途径及并发症的发生机制。 结果 面颊瘘的感染源是下颌智齿冠周炎直接扩散引起的,居牙源性感染的首位,多见于青少年。临床上配合X线片检查,拔除阻生牙及行瘘口清除术,手术效果良好,达到一次治愈,36例病人治疗后无复发。 结论 牙源性面颊瘘均以混合感染为主,下颌阻生智齿引起面颊瘘等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主要与下颌面部的解剖特点、机体抵抗力及年龄有关。早期清除病灶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 通过解剖研究,为除皱手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在10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上,进行逐层解剖,观察面部的层次结构及皮肤限制韧带,结合临床观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面部皮肤老化时各个层次均出现松弛,应分别进行提升;面部皮肤限制韧带也变得松弛,通过缝合固定SMAS可矫正其松弛。结论 皮肤下分离结合SMAS下分离双重缝合固定矫正面部松弛确切可靠。....
整形外科在面部除皱术方面的发展经历了数百年历史,从局部除皱到整体除皱、从单个解剖层面除皱到多个解剖层面除皱、从单纯除皱到改变面部轮廓老化的骨性特征等。总之,要求达到术后面部外观改善明显,切口隐蔽,效果保持持久这样一个完整、完美的统一。我科自2002年以来对22例患者采用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经头皮内固定进行额颞部除皱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发表时间:06-17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上睑臃肿松垂的新术式。方法 我们采用眉下切口而不是传统的睫毛上切口进行上睑整形,充分舒展松垂皱缩的上睑,并去除膨出的上睑眶隔脂肪及多余的皮肤和轮匝肌组织,在达到改善上睑松弛使病人外貌年轻化的目的。结果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治疗老化的上睑,获得相对自然的年轻化效果,在要求不改变原先单睑特征而又要解决上睑臃肿问题的年轻病人而言,也是非常适当的选择。结论 眉下切口治疗上睑臃肿松垂可靠可行,值得推广。....
利用ANSYS/LS-DYNA程序,采用Lagrange方法,在不同撞击速度下,对紫铜圆柱体脉冲整形器的直径、厚度、杨氏模量和硬化模量对脉冲整形效果的影响进行二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若撞击杆撞击速度超过某一限定值时,紫铜脉冲整形器就起不到脉冲整形的目的;脉冲上升沿的最大升时与撞击杆撞击速度无关;脉冲整形器的直径变化显著影响脉冲整形器的整形效果;脉冲整形器的厚度越薄,整形后的脉冲的峰值越高,脉冲的曲率越大,但脉冲整形器厚度的改变基本不影响脉冲上升沿的升时;脉冲整形器的杨氏模量越低,脉冲上升沿的升时越长,而脉冲整形器的硬化模量主要影响脉冲的形状。....
粘连是结缔组织纤维带与相邻的组织或器官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异常结构。整形外科手术后,粘连和瘢痕组织的形成易导致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如肌腱粘连、周围神经粘连、眼眶损伤后软组织粘连等,常常妨碍康复。....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足以体现了医德医风的重要性。党中央提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真正树立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思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建设两个主要部分,而医德医风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单纯是一个行业作风建设问题,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医德、医风的起码要求是职业道德,即尊重患者,对患者负责,医疗行为自始至终认真、规范。....
目的 探索后腹腔镜技术在上尿路整形手术的临床应用与价值。方法 应用后腹腔镜技术开展上尿路整形手术3例。结果 3例手术全部成功。随访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后腹腔镜技术在上尿路整形手术的临床应用充分体现了安全可靠及其微创的优势,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高位胆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高位胆管整形盆式内引流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通过对高位胆管的整形处理,消除了胆管的狭窄,使胆汁引流通畅,解决了结石的发生及感染问题,盆式内引流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高位胆管狭窄的适宜方式。....
587份资料,分59 首页 上一页 1011121314151617下一页 末页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