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行业动态 -> 矢状窦旁脑膜瘤推荐方案:放射治疗
矢状窦旁脑膜瘤推荐方案:放射治疗
时间:2015-01-23 11:15:52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丁香园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与矢状窦、凸面硬脑膜及大脑镰关系密切的肿瘤,按其起源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部位。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与矢状窦、凸面硬脑膜及大脑镰关系密切的肿瘤,按其起源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部位。前部指位于鸡冠 - 冠状缝之间;中部指冠状缝 - 人字缝之间,后部指人字缝 - 枕外隆突。患者常表现为局部运动和感觉功能缺失,或为渐进性的神经功能改变。
    前部脑膜瘤的发展比较隐匿,发现时通常体积较大,最初常表现为头痛或认知改变,癫痫发作也是其临床表现之一,但并不常见;起源于后部的脑膜瘤能引起明显头痛、视力改变,为颅高压的表现。
    尽管矢状窦旁脑膜瘤比较表浅,但常因侵袭矢状窦腔和窦壁而不能完全切除,并且后部脑膜瘤还可侵袭桥静脉,增加了手术难度。因此,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常面临着一个问题:术后肿瘤高复发,3-4 年后需再次手术或放射治疗。为此,Hadelsberg 等人研究了放射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 Stereotact Funct Neurosurg 杂志。
    研究中纳入 74 名确诊为矢状窦旁脑膜瘤并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其中 45 名为女性患者(62%)。13 名患者选择放射治疗作为其最初的治疗方式。术后随访平均时间为 49 个月,肿瘤大小平均为 6.92cm3。前部脑膜瘤有 39 例,后部有 12 例。肿瘤直径小于 30mm 首选放射治疗,接受的放射剂量平均为 13Gy。
    随访中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视力检查及 MRI 等检查。如果肿瘤体积没有变化或缩小,将视为肿瘤已控制。如果肿瘤体积比原先增大 15%,则视为肿瘤生长。随访过程中 5 名患者因非肿瘤相关疾病而死亡;随访结束时,67 名患者的肿瘤得到了控制,其中 17 例肿瘤体积没有变化,50 例肿瘤体积发生了 15%-80% 的缩小。
    7 名患者发现肿瘤复发,复发平均时间在 42.285 个月,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复发的肿瘤均是接受手术治疗后复发而行放射治疗的患者。而在 13 名只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中,随访 50 个月时并未发现肿瘤复发。
    放射治疗后,6.4 个月时在 5 名患者的 MRI 上出现一过性瘤周水肿,其中 3 名患者接受的放射剂量分别为 17Gy、18Gy、20Gy;水肿引起偏瘫者 2 例,3 例患者有头痛的主诉。而在 13 名只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中,放射后未出现水肿。
    尽管如此,目前对于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治疗的最佳方法仍未达成一致。目前可以采用的治疗方法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分次放射治疗或联合治疗。
关键字:矢状窦旁脑膜瘤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