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行业动态 -> 肿瘤基因修复机制有新发现
肿瘤基因修复机制有新发现
时间:2015-12-11 11:37:59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健康报
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肿瘤细胞在有丝分裂期存在DNA复制行为,这是肿瘤细胞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关键。

  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肿瘤细胞在有丝分裂期存在DNA复制行为,这是肿瘤细胞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关键。这一重要发现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由此,研究人员提出,这一发现或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靶点。

  众所周知,DNA复制过程的正确进行是保证遗传物质稳定传递的关键。完整的细胞分裂周期分为4个阶段:复制前期(G1)、DNA复制期(S)、复制后期(G2)和有丝分裂期(M)。以往,学术界普遍认为DNA复制只能发生在细胞分裂周期的S期。此次,研究人员在肿瘤细胞上发现了这一经典理论之外的现象,即癌细胞在有丝分裂期也存在DNA复制行为。这既是肿瘤细胞特有的,也对维持肿瘤细胞基因的稳定性尤为重要。

  为何有丝分裂期的DNA复制行为会让肿瘤细胞变得更稳定呢?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应颂敏教授解释说,如果把细胞分裂的时间比作是工人每天工作8个小时,那么正常的细胞分裂相当于工人扎扎实实工作了8个小时,产出的是质量过关的产品。但肿瘤细胞完全不按规则“出牌”,分裂速度快,在第二阶段S期快速进行DNA复制,原本8个小时干完的活,6个小时就完成了,“偷工减料”势必留下很多DNA损伤,这让DNA变得很不稳定,也意味着它们比正常细胞更容易受伤。

  “正常细胞,白天工作实打实完成了,晚上就休息了;肿瘤细胞白天活儿太糙,还有很多剩下的,只能晚上加班。”应颂敏说,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在第四阶段M期也存在DNA复制,这是肿瘤细胞为保证DNA的稳定以及细胞的存活进行修复,以补足缺陷。如果能想办法让肿瘤细胞“晚上加不了班”,就能通过削弱肿瘤细胞DNA的稳定性而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该研究的丹麦合作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之一的Ian Hickson教授说,有丝分裂期DNA复制的发现,对许多领域的研究,包括核酸修复、复制和癌症研究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之一、浙江大学医学院沈华浩教授指出,该研究发现的肿瘤细胞特异性依赖的信号通路,为将来的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关键字:肿瘤基因、修复机制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