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行业动态 -> 中科院Nature发布表观遗传研究重要成果
中科院Nature发布表观遗传研究重要成果
时间:2016-02-22 12:00:35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生物通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上海交大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MLL家族甲基转移酶的活性调控机制。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上海交大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MLL家族甲基转移酶的活性调控机制。这项重要的研究发布在2月17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雷鸣(Ming Lei)研究员、陈勇(Yong Chen)研究员,及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李国辉(Guohui Li)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在多种生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细胞内有多种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共同调节组蛋白的修饰状态,在组蛋白甲基化状态确定后,多种效应分子特异地读取修饰信息,从而参与基因转录调控过程。

  近年来,人们逐渐鉴定出了一系列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位点。组蛋白的甲基化修饰主要发生在赖氨酸(K)和精氨酸(R)残基上。赖氨酸甲基化修饰通常发生在组蛋白H3赖氨酸4位、9位、27位、36位、79位残基(H3K4、H3K9、H3K27、H3K36、H3K79)以及组蛋白H420位赖氨酸残基(H4K20)上。H3K4甲基化通常被认为是基因的活化信号,主要分布在常染色质区转录活化基因的启动子区,在转录起始和延伸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H3K4甲基化参与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基因转录调控,与组蛋白乙酰化酶、去乙酰化酶相互作用,以及改变邻近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状态。

  H3K4甲基化主要是由MLL家族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HKMTs)所介导。哺乳动物MLL家族HKMTs包括6个成员:MLL1–MLL4、SET1A 和SET1B,每一个都在细胞中发挥至关重要而非冗余的作用,在转录水平上调控了与造血作用和发育相关的一些基因。研究结果表明,MLL1蛋白自身的甲基转移酶活性很低,需与WDR5、RBBP5、ASH2L形成复合物后才具有较高的甲基转移酶活性。并且后三者是所有MLL家族复合物的共同核心元件。但当前对于这些因子调控MLL蛋白活性的分子机制仍不是很清楚。

  在这篇Nature文章中研究人员证实,最小化的RBBP5–ASH2L异二聚体作为一个结构单位,与所有MLL家族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发生互作并激活了它们。他们通过结构、生化及计算分析揭示出了MLL家族蛋白的两步激活机制。这些研究结果前所未有地深入阐明了复合物组装的共同点与功能变化及MLL家族甲基转移酶的活性调控,并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大多数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的通用调控机制。

  近年,中国的科学家们在组蛋白甲基化相关研究中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果。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从头甲基化转移酶DNMT3A自抑制以及组蛋白H3诱导DNMT3A激活的机制(复旦大学发表Nature表观遗传学新文章)。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PNAS杂志上证实,Ezh2通过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调控了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天津医科大学PNAS发布表观遗传新发现 )。还有来自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Baylor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在DNA低甲基化时Daxx/Atrx复合物通过促进H3K9三甲基化(H3K9me3)保护了串联重复元件(Tandem Repetitive Elements)。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中山大学Cell Stem cell发布表观遗传重要成果 )。

关键字:表观遗传、中科院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