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行业动态 -> 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Cell Research发表miRNA新成果
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Cell Research发表miRNA新成果
时间:2016-03-03 10:41:02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生物通
一项新研究中,南京大学的张辰宇(Chen-Yu Zhang)课题组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陈泽良(Ze-liang Chen)课题组合作,报告称发现了一个由埃博拉病毒编码的microRNA样片段可作为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他们的研究论文发表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

  一项新研究中,南京大学的张辰宇(Chen-Yu Zhang)课题组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陈泽良(Ze-liang Chen)课题组合作,报告称发现了一个由埃博拉病毒编码的microRNA样片段可作为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他们的研究论文发表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


  埃博拉病毒病(EVD)是由埃博拉病毒(EBO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2013-2015年,EBOV在西非造成了严重的疫情,导致了至少2.4万可疑病例及1万确证死亡人数。早期诊断EVD不仅对实施有效干预至关重要,亦关系到阻止感染的传播。

  然而,要在早期阶段诊断出EVD特别的困难。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些症状也可见于许多其他的传染病,包括疟疾、伤寒和流感中,一些患者甚至发病时没有特异的症状和体征。当前针对疑似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一些诊断方法包括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G ELISA。

  在以往的研究中,张辰宇课题组与其他的研究人员一起曾证实,真核细胞和病毒生成的microRNAs (miRNAs)可以一种高度稳定、游离的形式存在于人类血液中,这些所谓的循环miRNAs可作为早期诊断各种疾病,包括病毒性疾病的一种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由于当前还没有建立充分可行的方法来早期诊断EVD,张辰宇课题组试图取得突破,他们推测在人类血液中可以检测到EBOV特异性的非编码小RNA。

  研究小组报道了一个可喜的研究成果,他们利用真核生物中的miRNA生成原理推测出了一个EBOV编码的miRNA样片段假定序列。随后他们验证了在细胞环境中,一条克隆的pre-miR序列可以成熟为假定的miRNA样片段。

  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合作,他们进一步采用qRT-PCR、Northern blotting和TA-克隆/测序,在EVD患者血清中发现了这一埃博拉病毒编码miRNA样片段。引人瞩目地是,后来的结果显示这一miRNA样片段存在于急性期,而在EVD幸存者恢复期时消失。

  在EVD患者形成可检测到埃博拉病毒基因组RNA的病毒血症之前,在他们的体内可以检测到这一miRNA样片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表明了它是比基因组RNA更早期的一种生物标记物,有可能向前推移EVD的可诊断窗口。

  张辰宇教授主要从事microRNA、线粒体功能和人体及细胞能量代谢研究。近年来因发布了多项有关miRNA的惊人研究成果而广受关注。

  2011年,张辰宇教授研究组发现植物的miRNA可以通过日常食物摄取的方式进入人体血液和组织器官,并调控人体内靶基因表达。这项研究本身与转基因食品无关,但却由于其结论的重要性引发了多方关注(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解答miRNAs研究疑惑 )。

  2014年10月,张辰宇团队公布了一项出人意料的研究发现,一种植物microRNA——MIR2911直接靶向甲型流感病毒 (IAV),包括H1N1, H5N1和H7N9。而在金银花中富含这种微小核糖核酸。给小鼠饮用金银花汤剂,可预防其感染IAV,并降低H5N1导致的小鼠死亡率(南京大学张辰宇团队发现“抗病毒青霉素” )。

  2015年5月,张辰宇教授课题组再次发布惊人成果,发现孕妇食物中的小分子非编码RNAs可通过胎盘转移来控制胎儿的基因表达。这是第一项研究探讨小分子非编码RNAs的经胎盘传播。这一研究发现还提出了一种在子宫内治疗胎儿疾病的全新潜在治疗策略(南京大学张辰宇惊人发现:食物miRNAs跨胎盘影响胎儿基因表达 )。

关键字:张辰宇教授、miRNA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