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盘点2018年干细胞治疗亮点
2018年干细胞项目喜讯频传,行业内同仁聚焦干细胞研究,又有国家政策扶持 。干细胞在治疗很多疾病方面有着巨大的潜能,未来可期。
糖尿病
糖尿病的病因比较复杂,通俗地讲是胰岛细胞罢工或者怠工,使得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者是胰岛素的作用减弱,就像刀变钝了一般,不能有效地降低血糖。针对此根本病因,采用干细胞移植重建胰岛细胞功能的方式治疗糖尿病,使消极怠工的胰岛细胞恢复功能,是迄今人们认为的最理想的糖尿病治疗模式。
今年11月,糖尿病市场巨头、跨国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Novo Nordisk)发布了重磅信息:以干细胞疗法治愈糖尿病正在成为可能。诺和诺德的首席科学家曾表示,在过去他们取得了两项突破:一个是具备了生产β细胞的能力--β细胞只有在血糖高时才做出响应并产生胰岛素,是干细胞分化而来的最复杂的细胞之一;另一项突破就是保护细胞免受免疫系统侵害。今年10月,诺和诺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立了干细胞生产基地,他们希望快速开发出能够治疗I型糖尿病的新型疗法。
12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再生医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上,军事医学研究院段海峰教授作的GLP-1和FGF21修饰自体脂肪干细胞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学术专题报告备受瞩目。GLP-1和FGF21修饰的自体脂肪干细胞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生物技术是基因技术与干细胞技术的完美结合,大大提高了Ⅱ型糖尿病的治疗预期,具有疗效显著、效果持久和安全性高等特点。
脊髓损伤
当皮肤、骨骼、口腔黏膜等部位受伤时,因为损伤区有利于再生微环境的产生,只需要一段时间的治疗这些部位就能再生愈合,并且恢复到健康状态。然而,损伤的脊髓部位形成不利于神经再生的微环境,神经再生很难发生。因此,脊髓损伤被认为是难治愈的疾病。
今年6月,美国研究者在《Cell Stem Cell》期刊上发表文献。他们首次在人体进行的I期临床试验中使用神经干细胞治疗患有慢性脊髓损伤的受试者,在4名受试者中的3人身上观察到了改善,并且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这些受试者脊柱中部的T2到T12胸椎有1-2年的永久性损伤。这项临床试验使用了人类脊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系,临床试验的4位受试者都接受了6次输注,每次的剂量是120万神经干细胞。
12月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新闻显示,成功利用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瘫痪。这例治疗手术的成功实施填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脊髓损伤神经修复领域的空白。
这是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与宁夏人类干细胞研究所、中科院遗传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实施的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多模态技术评价生物支架结合干细胞移植治疗脑脊髓损伤后神经环路重建的临床应用研究,目前已经成功为1名因脊椎骨折、颈髓损伤导致下肢完全瘫痪的患者,实施了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手术,病人正在逐渐康复。
渐冻症
渐冻症(简称ALS),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是累及上运动神经元(大脑、脑干、脊髓),又影响到下运动神经元(颅神经核、脊髓前角细胞)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和头面部肌肉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由于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侵袭,患者肌肉逐渐无力以至瘫痪,以及说话、吞咽和呼吸功能减退逐渐萎缩无力,最终瘫痪,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8月23日,被业内寄予厚望的渐冻症干细胞疗法NurOwn III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成功通过药物安全监测委员会(DSMB)的审查。美国头脑风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DSMB的安全性审查,代表了这款干细胞疗法的重要进展,也意味着NurOwn作为渐冻症患者的可行治疗选择方案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头脑风暴公司正在美国六大顶级医疗中心开展渐冻症干细胞疗法NurOwn的III期临床试验,并且得到了加州再生医学研究苏的资助。截止目前,已有82名患者参加了该试验,其中61名正在接受治疗,大部分已经接受了两次鞘内治疗,一些已经完成了所有的三次治疗。
10月8日,以色列生物制药公司 Kadimastem 宣布,在过去的9月份,他们的胚胎干细胞治疗渐冻症临床研究项目完成了5例患者的招募,1名渐冻症患者接受了试验性胚胎干细胞治疗,移植手术已成功完成,这是世界第一例接受基于人类胚胎干细胞治疗的渐冻症患者。
帕金森
帕金森病是一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神经退化疾病,主要病因是脑内产生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的神经细胞减少,导致身体僵硬、手足颤抖。目前此病还无根治良方,只能以药物来控制。
据《Nature》报道,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制作的神经细胞,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移植治疗。按计划,该临床试验将为7名患者进行移植。这7名患者都在50岁-60岁之间,患帕金森病均在5年以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据悉,该手术于十月进行,以一名50多岁的男性帕金森病患者为对象实施了全球首例临床试验,是帕金森病疗法的一个里程碑。研究人员将240万多巴胺前体细胞植入患者的左脑。研究人员表示,患者状况良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重大的不良反应。该团队将观察他六个月,如果没有并发症发生,将会在他的右脑中植入另外240万个多巴胺前体细胞。
全牙髓组织功能性再生
牙齿再生有很大的难度,难点体现在牙髓再生和牙周组织再生。牙髓再生的攻克排在首位,重点要解决植入的细胞如何在近2厘米长的狭窄根管中长期存活,如何与植入的颌骨组织整合,让颌骨中的血管神经长入牙髓腔,保证牙髓的长期自主存活并恢复牙齿的功能。
在一项新的临床研究中,来自中国第四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遭受这类损伤的儿童存在着一种更加有前途的治疗方法:使用从他们的乳牙中提取出的干细胞。
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金岩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通过模拟牙发育原理,建立基于干细胞自组装的细胞聚合体技术,利用脱落乳牙干细胞成功实现了全牙髓组织的功能性再生,开展国际首个全长牙髓再生的临床研究并获得成功,其学术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上。目前,该技术已用于临床近50例患者,均已完全成功。经过科技查新显示,该技术为国际首个全长牙髓再生的成功研发,颠覆了人类200多年来传统牙病“根管治疗”的标准化疗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义,为进一步治疗牙周病和牙齿缺失奠定了坚实基础。
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叫老年期痴呆。在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约为5%,多发于65岁以上人群,人数约为600万人,并以每年三、四十万人的数量增长。
阿尔兹海默症标志性病变是患者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的积累,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神经元丢失等,在治疗上,传统的药物疗法尤其是胆碱酯酶抑制剂仍然是治疗AD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是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免疫疗法,都只是缓解疾病的进展过程,不能根治。
今年4月中旬,由韩国生物技术公司NatureCell及Rbio共同经营的生物之星干细胞研究所宣布,干细胞药物AstroStem获批在日本福冈三一诊所(TrinityClinic Fukuoka)商业化使用。AstroStem属于静脉注射自体脂肪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采用了具有13年研发史的技术。该疗法在美国开展的I期和II期试验已于2016年11月获得FDA审批准入。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病于腰部以外的任何关节。全球有超过2300万人患有此病,多在中年发作,女性患者数量是男性的3倍。
今年8月15日,韩国首尔市政府首尔国立大学Boramae医疗中心的Kichul Shin等研究者在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了“静脉输注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项1a期临床试验”。据研究者所知,这也是首次在人体使用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临床研究。
我国国内多家医院已开展了干细胞治疗RA的临床研究。首例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RA在北京协和医院完成。从文献报道来看,已有使用骨髓MSCs、脐带MSCs治疗RA的人体临床研究发表。
脑中风
中风又叫脑卒中,是造成全世界致死和致残的第二大常见疾病。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中风类型,占总患病人数的87%。尽管人们对中风的了解越来越深,但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干细胞治疗脑卒中所涉及的基本机制包括抗凋亡、抗炎、促进血管和神经的再生、形成新的神经细胞和神经回路、抗氧化和血脑屏障的保护。今年的一篇数据统计分析论文表明,1279名缺血性中风病人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总体状况得到显著的改善;与单独使用传统药物治疗相比,同时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病人拥有更好的效果。
今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牵头承担的《神经干细胞脑内精准移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被纳入了“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拟立项项目,并获得了中央财政拨款1983万元的资助。在台湾地区,卫生福利部于9月6日起正式实施《特定医疗技术检查检验医疗仪器施行或使用管理办法修正条文》。该条文开放了六种细胞治疗项目的临床应用,其中就包括了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可用于慢性缺血性脑中风等。
最后,干细胞蓬勃发展,科学家致力于利用干细胞治疗更多的疾病,也让更多的“无药可医”的疾病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