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行业动态 -> 关于CAR-T疗法的安全隐患
关于CAR-T疗法的安全隐患
时间:2019-04-10 16:15:35  作者:高冀  来源:医脉通
今年来,通过CAR-T细胞疗法治疗肿瘤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在临床治疗中出现的副作用也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
  今年来,通过CAR-T细胞疗法治疗肿瘤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在临床治疗中出现的副作用也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
  CAR-T治疗安全性和应对策略
  目前的基础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表明,CAR-T细胞输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但CAR-T细胞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是CAR-T细胞治疗较为常见和引起致死性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生机制为患者输注CAR-T细胞后,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释放的大量炎症递质,引起的炎性反应导致组织损伤,从而出现微血管渗漏、心脏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对肿瘤患者进行CAR-T细胞治疗过程中,控制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是非常必要的。
  应对策略:可根据CAR结构、肿瘤类型及患者情况设计较为安全的CAR-T细胞,同时严格控制输注的CAR-T细胞数量,降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发生率,另外可通过应用细胞因子拮抗剂和糖皮质激素来降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引起的死亡率。
  iCasp9基因是目前学者研究认为最快诱导细胞凋亡的自杀基因(一般1h内),前体药物是小分子二聚体AP1903,该药物可连接两个iCasp9形成活性酶。有报道4例儿童接受iCasp9-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了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时给予AP1903药物后,成功激活iCasp9,诱导CAR-T细胞凋亡。该结果表明iCasp9或许可用于控制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另外有研究表明,体外实验将iCasp9导入CAR-T细胞,激活iCasp9就可迅速诱导CAR-T细胞调亡。但AP1903尚属于实验阶段,具体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脱靶效应
  脱靶效应为针对肿瘤抗原的细胞与正常组织表达的肿瘤抗原结合产生的对正常组织的毒性反应,CAR-T细胞正是此类细胞,它对肿瘤相关抗原具有高度亲和力,当其与正常组织表达的肿瘤相关抗原结合后就会对正常组织产生毒性。
  应对策略:可通过应用抗体封闭正常组织上的肿瘤相关抗原、降低每次静脉滴注的CAR-T细胞量、引入自杀基因系统来预防和治疗这种毒性。
  3.肿瘤溶解综合征
  输注的CAR-T细胞在患者体内快速增殖,发生肿瘤细胞大量死亡及大量细胞因子释放,导致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发生。早期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输注CAR-T细胞前几周内给予及时准确的处理可控制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出现。
  应对策略:①设计更安全有效的第4代CAR;②选择最佳CAR信号组合;③导入凋亡基因等调控CAR基因表达;④控制输注CAR-T细胞数量。
  4.插入突变
  CAR技术将外源性基因人为整合到T细胞内,这就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继发肿瘤。尽管目前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等病例没有相关报道,但长期风险还没有相关数据证实。
  目前的应对策略:可采用mRNA直接转导T细胞的办法以避免插入突变的发生。目前,慢病毒和r-反转录病毒转导效率高且已被证实不会致瘤,相对安全,但未见二者转导后的表达水平及培养后生物学活性的相关研究。因此,选择合适的载体也能减小插入突变的发生。
  结语:
  根据CAR-T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数据,该疗法在癌症复发和难以治愈的实体瘤疗效显著,但同时在具体应用中也会出现多种副作用。一个新疗法的普及总是伴随着问题的解决,相信随着技术的推进,这些问题最终都会被解决。
关键字: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