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行业动态 -> 针对肿瘤CD47靶点的免疫疗法或是潜力股
针对肿瘤CD47靶点的免疫疗法或是潜力股
时间:2019-04-17 16:47:27  作者:高冀  来源:新浪
作为PD-1(L1)之外最具研究热度的肿瘤免疫检查点,CD47在临床上的应用能够丰富对癌症的治疗手段,有着PD-1(L1)没有的治疗优势,但前提是能够证明其稳定性和有效性。
  作为PD-1(L1)之外最具研究热度的肿瘤免疫检查点,CD47在临床上的应用能够丰富对癌症的治疗手段,有着PD-1(L1)没有的治疗优势,但前提是能够证明其稳定性和有效性。

  CD47靶点的生物学机制较为复杂,但CD47成为肿瘤免疫治疗靶点在理论基础上还是比较清晰的。CD47在许多癌症细胞都高表达,阻断它的信号通路,近年成为靶点治疗的亮点。由于肿瘤细胞上高表达的CD47与巨噬细胞表面受体SIRPɑ结合,传递出“别吃我”信号,抵消肿瘤细胞上的“吃我”信号,从而屏蔽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所以如果利用单抗等来阻断CD47/SIRPα信号通路,就可以恢复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CD47作为新一代肿瘤免疫治疗的靶点可以引起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作用机制,这已经反复在临床试验上得到证实,在单药试验中对血液和实体肿瘤抑制有显著的活性。
  值得关注的安全性问题
  CD47参与维持体内红细胞的平衡。在衰老红细胞表面,由于细胞表面钙网蛋白(calreticulin)等“吃我”信号的提升,最终“吃我”信号超过CD47“别吃我”信号,促进巨噬细胞对衰老红细胞的吞噬。CD47主导红细胞在体内的清除和平衡。这就意味着,CD47治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可能会误伤红细胞,导致出现贫血。
  第一代CD47单抗都试图通过选择体外红细胞凝集反应活性低的抗体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实际临床试验中,贫血和药代动力学下沉效应(PK sink effect)还是没有解决,可见红细胞凝集反应不是造成贫血的主要原因。
  上面讨论的这些情况在创新药的开发过程中非常常见。很多和靶点有关的疗效和安全性问题也都是需要经过第一代药物分子的试错和经验沉淀后(也就是说为整个行业交学费)用第二代分子才解决的,CD47可能也不例外。
  降低CD47药物对红细胞的结合能力有多个策略,其中最有效的一种就是设计筛选出减少或者消除血红细胞结合力的CD47抗体。理论上讲,红细胞表面的CD47和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可能有不同的构象,或结合不同细胞内和细胞表面蛋白。另外,相对于球形的肿瘤细胞,两面中央凹圆饼状的血红细胞的膜表面拓扑构象和膜流动性不一样。如果设计得当,CD47抗体可能会因为红细胞特殊的膜结构而无法和其表面的CD47结合。
  众多在研公司也将安全性问题纳入到分子设计研究中,这些公司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发第二代CD47抗体,并且已有较大的进展。可以预见,下一代不结合或者少结合红细胞的CD47单抗将在保留该类新药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的药效的前提下,消除或降低贫血等副作用,为癌症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手段。
  CD47双抗的想象空间
  CD47单抗独一无二的潜力在于它能克服癌细胞对先天免疫系统巨噬细胞抑制,开辟肿瘤免疫治疗的全新途径。同时,CD47单抗如果和一些有选择性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做成双抗,也可能给肿瘤治疗带来意外的惊喜。而刚刚闭幕的AACR 2019也宣示了CD47靶点的研发方向。这个全球抗癌药物研发的盛会上展示了3个有关CD47靶点的壁报。其中两个是不结合或少结合红细胞的二代单抗品种,一个是双抗品种。
  综上所述,在研究的肿瘤靶点中CD47作为热门研究方向,给予着科研人员的希望,但一个新疗法的诞生需要克服一个个困难。
关键字:CD47PD-1(L1)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