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医学网获悉,6月27日上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嘉兴市第二医院三地协作,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将5G技术运用于骨科手术机器人多中心联合远程手术,创新性地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骨科手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手术完美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5G远程医疗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新突破、达到新高度。
26日,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带领专家团队与烟台山医院院长张树栋带领的机器人小组团队,通过5G网路对一位患者进行远程会诊,决定为这位胸12椎体爆裂骨折的患者,通过5G网络远程开展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经皮螺钉复位内固定手术。
田伟院长远程操控手术(图片来源于中国山东网)
27日上午9:05,手术在5G网络环境下开始,多个位置的摄像头收集烟台山医院手术室内的动态环境信息,同步传送到位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机器人远程手术中心。9:40,田伟院长通过机器人操作平台完成手术路径规划,并在北京控制烟台山医院手术室内的机器人进行精准定位手术。与此同时,田伟院长远程控制位于嘉兴市第二医院的另一台骨科机器人,进行手术。两台手术进行过程中,流畅自如、切换顺利,共打入12颗螺钉,定位准确无误。
此次手术不同于过去的远程视频会诊指导手术和远程手术规划,而是通过5G和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结合,从遥规划到遥操作,真正实现了北京同时对两台异地机器人的影像摄取、影像规划和按照规划专家远程操控机器人的实时运动。手术借助中国电信5G网络和华为通信技术的支持,过程中信号传输流畅,没有因为上千公里的距离而出现信号卡顿、处理不及时、反馈迟钝等不良事件。5G网络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的典型特征,在远程手术领域得以充分展现。
医疗手术机器人远程应用已有十余年发展进程,如今通过5G技术快速传输高清4K画面,实时稳定传输手术机器人远程控制信号,使远程机器人手术得以实际应用,可使医生的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实现。未来,医生有了5G+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这个高能“武器”,不仅可以进行不同地区的医生交流,进行远程的指导,还可以通过5G传输,直接操控机器人进行远程手术,使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大幅度提高,同时还能让偏远患者在当地就能接受由顶级专家操作的远程手术。
另悉,目前在工信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推动下,全国有20余家医院参与到创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的工作中,将带动三百余家医院进行项目开展,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以及医疗技术均质化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医疗必将朝着无线化、远程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再生医学网认为,5G技术的成熟应用,不论是对医院、医生,还是患者,以及整个医疗服务环境和体验的改变都是具有显着效果。再生医学网希望‘5G+智能医疗’能够为老百姓带来更加精准便捷的治疗策略,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获得感和幸福感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