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创伤或手术所致的骨质短缺,称为骨缺损。由于骨缺损的存在,常造成骨不连接,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局部的功能障碍。
人们一直在寻找组织工程方法来治疗大段骨缺损作为自体骨方法的替代品。细胞接种的支架是有希望的候选者,但支架中缺乏血管形成极大地阻碍了它们的应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再生医学网了解到,国外研究人员在磷酸钙陶瓷支架上使用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内皮祖细胞(EPCs)的共培养物,以便更好地进行血管形成,从而实现成骨。
在体外检测共培养物中不同比例的BMSC/EPC(3:1,2:1,1:1,1:2,1:3),发现新血管形成和成骨的最佳值为分别为1:3和2:1。然后将具有优化比例的细胞混合物在体积减少的支架的不同区域中培养7天,以获得足够的细胞粘附和向内生长。
结果显示,与BMSCs的单培养物相比,共培养细胞增殖和细胞标记物和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强。植入兔大节段骨缺损模型后,与具有单细胞培养或不具有细胞的支架相比,具有细胞共培养的支架具有更好的类骨质组织形成和由新血管形成支持的骨重塑。
总之,与自体骨移植相比,尽管其具有次优效果,但是它仍是治疗大段骨缺损的有希望的候选者。
再生医学网将持续关注。
(备注: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