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行业动态 -> 慢性伤口治疗的“无锡模式”:首个部级科研平台
慢性伤口治疗的“无锡模式”:首个部级科研平台
时间:2019-12-25 09:08:48  作者:Annie  来源:时政民生现代快报全媒体
近日,江南大学与江大附院联合申报的创面修复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由教育部科技司发文立项。这是无锡地区医疗领域第一个部级科研平台。

  再生医学网近期了解到,前不久,国家卫健委正式出台文件,同意设立创面修复科,并制定了创面修复科基本标准,这对于广大慢性创面病人来说是一大福音。
  由于慢性创面治疗难度大,又没有专门的专科归类收治此类病人,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慢性伤口治疗领域权威专家付小兵院士、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江大附院(原无锡三院)烧伤整形科学科带头人吕国忠等专家曾多次建议设立创面修复科。江大附院(原无锡三院)更是在全国率先探索创新而系统的慢性伤口专病分级诊疗模式,如今已经成为全国伤口治疗模式的标杆,在全国进行全面推广。
  江大附院党委书记周小金认为,慢创治疗是以外科为核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创面损害的机理研究、如何预防及治疗、创面修复材料、新技术和新仪器设备的应用等多个方面,是专业性极强的一个领域。 
  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分属两大不同学科范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国内很多医院的烧伤科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烧伤抢救、创面修复等临床医疗阶段,而是进一步将康复医学、整形美容医学和心理学整合到患者的全程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的诊疗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创面修复处理,而是针对患者病情及病程的不同阶段,采用中医药整体观治疗,以及多学科合作的诊疗模式。 
  近日,江南大学与江大附院联合申报的创面修复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由教育部科技司发文立项。这是无锡地区医疗领域第一个部级科研平台。中心汇聚了一支长江学者、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等领衔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作为慢性创口三级网络防治模式的负责人,江大附院党委书记周小金介绍,中心建设旨在推动创面修复技术的发展,通过创面修复与生物材料学、创面修复微环境和益生菌技术、创面修复营养的医工交叉应用研究,研发能够促进皮肤快速再生及其功能重建的产品,并建立相应的创面临床治疗技术,达到创面快速修复、无痕修复和功能修复的目的。 
  这不仅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也能够减轻创面修复功能缺失给患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同时,中心的建设将研发高附加值的创面修复器械或新药,显著推动相关成果的转化,形成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有竞争力的生物医学产业,并在相关领域内发挥示范作用,造福患者的同时,推动我国相关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再生医学网将持续关注。
  (备注:图片源自网络。)
关键字:创面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