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行业动态 -> 后疫情时代的城市医疗大数据,要怎么建设?
后疫情时代的城市医疗大数据,要怎么建设?
时间:2020-06-29 15:23:17  作者:lfy  来源:雷锋网
大数据作出当下最热门的新兴产业,被各行各业给予了厚望,并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就。凭借其自身的特性,大数据或将成为医疗行业下一个“爆发点”。再生医学网认为,对于该如何进一步建设、优化医疗大数据,成为了医疗界无数大咖所思考的问题
  大数据作出当下最热门的新兴产业,被各行各业给予了厚望,并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就。凭借其自身的特性,大数据或将成为医疗行业下一个“爆发点”。再生医学网认为,对于该如何进一步建设、优化医疗大数据,成为了医疗界无数大咖所思考的问题。
  
  医疗大数据建设的六大痛点
  城市级医疗大数据建设,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从2014年开始,健康医疗大数据创业的公司大批涌现。各类企业以医院、医生、患者、医药、医险、医检等入口,纷纷布局智慧医疗与大数据。
  城市级医疗大数据体系的建设就是:一个使医疗大数据从医疗真实世界的数据变成证据和工具,发挥其价值,推动临床试验和精准诊疗的发展过程。
  在医改和新基建的大背景下,实现城市级医疗大数据的有效应用成为医院管理、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数据驱动医院精益运营升级将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也成为价值医疗升级的基础保障。
  但随着医疗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逐渐深入,也陆续暴露出一些问题和难点。
  首先,数据归属不明确
  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数据归属问题,医疗数据使用权到底是患者个人、医疗机构、还是参与建设的企业?
  医疗行业内的共识是:数据是患者、医生、医院三方共同的资源,且不能直接用作盈利,一般来说数据可以找科研项目合作中使用,使用前必须经过患者同意、医生必须得到医院科研项目申请批复。
  因此,大多数AI医疗公司仍是通过与医院或主任合作科研项目,获取数据训练模型。
  其次,数据安全要求高
  医疗数据涉及个人数据隐私方面的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个人数据隐私保护,中国《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所以,AI医疗公司在使用数据时要进行数据的无法识别特定个人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AI医疗公司规避数据安全问题。
  第三,数据开放受限制
  中国的医疗数据开放程度有限,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境内与境外的流通限制,二是医院与医院或医院与公司之间流通的限制。
  境内与境外的限制其实很简单,这个各个国家都有相关规定,而且有的国家规定的更加严格,比如美国和欧洲。在医院与医院的流通限制方面,我国大部分的医院数据都是独立存在的,流通起来相对困难,更谈不上共享和数据交叉应用及数据变现。
  2017年以来,国家通过立法逐步规范和开放数据的使用,同时陆续建立各类数据应用平台,通过国家力量和产业资本的结合,加快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机制,为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带来红利。
  第四,数据标准不统一
  我国人口众多,医疗数据丰富,但”数据大“不等于 “大数据“,临床数据不够统一和规范,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的数据没有建立起联系,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价值也得不到体现。
  比如影像系统的数据标准问题,超过80%的医疗大数据为影像形式,但PACS系统的生产设备和数据标准是不一致的,数据交流存在诸多障碍。
  第五,数据伦理有争议
  尽管AI在医疗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不可否认的是,AI的应用依然存在一系列的伦理问题,比如:AI造成了个人信息泄露,导致医疗事故,责任方是谁?AI的使用造成了医疗人员的失业,引发医疗产业结构的转型,社会应该如何应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都需要行业从业者去面对和解决。
  第六,数据成本代价高
  所有基于AI的医疗技术,都是以”数据“为基础的,目前AI医疗公司获得数据的渠道分为三种:第一种,与医院合作科研项目 第二种,从公开数据集下载数据,第三种,购买数据。
  总体来说,AI公司获取数据的成本主要在数据获取和数据标注上,而且随着模型训练的逐步深入,数据吞吐量可能会是几何级数增长,代价也会水涨船高。这对于AI公司的运营来看,将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最后,再生医学网认为,虽然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大规模成熟应用尚存在诸多问题,不过相信随着各项配套政策的施行或人们观念的更迭,在未来,大数据将在医疗领域大放异彩,并能够在实际层面上让患者从中受益。
关键字:新冠疫情,大数据,医疗大数据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