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行业动态 -> 重磅:刘如谦团队在单碱基编辑技术治疗早衰症中取得新突破
重磅:刘如谦团队在单碱基编辑技术治疗早衰症中取得新突破
时间:2021-01-20 12:01:10  作者:lfy  来源:生物探索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来自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的David R.Liu实验室与NIH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的Francis S.Collins实验室以及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的Jonathan D.Brown实验室合作在Nature发表题为In vivo base editing rescues 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in mice的论文。文章证实了单碱基编辑工具ABE在早衰治疗中的巨大潜力。
  人类遗传病大多跟基因组的突变有关。其中,尤以早衰症最为常见和典型。目前,针对早衰症的治疗并无太好的临床办法,而关于早衰症的有效治疗,也是长期以来困扰医学界的头号难题之一。不过,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兴起,这一难题似乎迎来了解决的曙光。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来自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的David R.Liu实验室与NIH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的Francis S.Collins实验室以及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的Jonathan D.Brown实验室合作在Nature发表题为In vivo base editing rescues 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in mice的论文。文章证实了单碱基编辑工具ABE在早衰治疗中的巨大潜力。
  研究指出,在低脱靶风险的条件下,ABE能直接逆转早衰小鼠模型中的致病点突变并明显改善模型的多种症状,且单次注射携ABE的AAV病毒便能显著延长其寿命。
  研究伊始,根据致病点突变LMNA c.1824 C>T在基因组中的位置特征,研究者选取PAM序列为NGA的SpCas9突变体SpCas9-VRQR构建适用于早衰症治疗的单碱基编辑系统ABEmax-VRQR。随后研究者选取两名早衰症患者的上皮细胞验证ABEmax-VRQR修复效率。
  结果显示,患者上皮细胞中,ABEmax-VRQR对LMNA c.1824 C>T致病点突变的修复效率均超过80%。此外,修复后的上皮细胞中LMNA基因mRNA的异常剪接和毒性截短蛋白progerin的水平均明显降低,而正常核纤层蛋白的表达水平有部分恢复,细胞核形态也有明显改观。
  已有研究指出,单碱基编辑工具ABE在DNA水平和RN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脱靶风险。为此,研究者在患者上皮细胞中对ABEmax-VRQR的脱靶风险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其脱靶风险非常有限,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随后研究者选用纯合的转基因早衰小鼠模型(C57BL/6-tg(LMNA*G608G)HClns/J)开展后续的基因治疗实验。该模型具有早衰症的核心表型,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缺陷、脱毛、皮下脂肪缺失、肌肉骨骼异常和寿命缩短。
  目前在体基因治疗中安全性最高的病毒递送系统是AAV系统,研究者早前也已开发出基于AAV递送系统的ABE治疗工具。考虑到早衰小鼠模型的多种组织和器官均有明显异常,研究者选择具有多组织感染能力的AAV9亚型用于ABEmax-VRQR的递送以开展治疗实验,给药方式则选择后眼窝给药(P3和P14给药)和腹腔注射给药(P14给药)两种方式。
  研究者首先对早衰小鼠模型中的点突变修复效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P14治疗的修复效率要优于P3,这或是因为P14小鼠可注射的病毒量更多。研究还指出,单次AAV病毒注射便能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六周龄小鼠的不同组织中,致病点突变的修复效率可达10-60%。
  随后研究者对治疗后的小鼠进行长期观察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发现,六月龄小鼠不同组织中的致病点突变修复效率较六周龄小鼠有明显的提高,表明ABE的治疗具有持久性。此外,六月龄小鼠各组织中毒性截短蛋白progerin在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明显减少,进一步证实了ABE治疗的有效性。
  研究者还对治疗后早衰小鼠的各种表型进行了系统评估。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缺陷方面,六月龄时,P3治疗能明显增加截面中VSMC的数目,但对其外膜厚度无明显改善;而P14治疗则能完全修正VSMC的数目和外膜厚度的缺陷。此外,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P14治疗后,六月龄小鼠动脉中VSMCs的数目有明显恢复,核纤层蛋白表达恢复正常且几无毒性蛋白progerin的表达。最后,小鼠寿命分析结果表明,单碱基编辑治疗能显著延长早衰小鼠模型的寿命:P3治疗的早衰小鼠寿命从189天延长至337天,而P14治疗的早衰小鼠寿命从215天延长至510天。
  研究者注意到,5/9只(9只衰老死亡小鼠的尸检中,5只发现了肝癌)接受AAV治疗的小鼠患有肝癌。随后的全基因组测序指出,AAV病毒会整合进基因组中,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不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和ATAC-seq分析则表明,单碱基编辑工具ABE本身并无明显的安全风险,肝癌的发生很可能与ABE工具无关。此外,考虑到本研究中的早衰小鼠模型是转基因模型,除携带人源的突变型LMNA基因外,还携带有促肝癌风险的人源RAB25基因,因此,单碱基编辑治疗早衰的安全风险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基因疗法和基因编辑近年来风头正劲,医疗界也对其寄予了厚望。特别是在恶性疾病治疗领域,基因疗法和基因编辑技术发挥出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再生医学网认为,随着该项研究成果问世,也为单碱基编辑工具在基因治疗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基因编辑,早衰症,单碱基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