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生医学网了解到,近年来,国际市场对中国医疗产品需求日趋强烈,越来越多中国医药企业加速“走出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担当起了中坚力量。
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营造更加良好的医疗产品出口环境,支持中国医疗企业“走出去”的建议。
中国创新效率、创新速度引领全球,中国医药产业“走出去”能力日趋增强。但是,虽然国际市场对中国医药产品需求较大,中国医药企业赶超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产品也越来越多,中国医疗产品出口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向国外输出医疗健康领域‘中国方案。
为此,戴立忠代表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方面,优化医疗产品出口政策,将新冠抗疫物资“白名单”制度扩大到其他同类别监管的医疗器械物资,或者由国家药监局或各省级(直辖市)药监局设定质量评价体系,支持获得国外注册认证但未获得国内注册认证的国产优质医疗产品出口。另一方面,加强医疗产品国际注册支持,增进国际注册互认或开设产品出口“绿色通道”。此外,加大优势企业、优势品种培育力度,输出更多医疗健康领域“中国方案”。实施国际行业龙头培育工程,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从海关报关、税务法务、产品注册、商务外交、学术交流、投资并购等多方面提供优势企业“走出去”扶持政策,开辟相关“绿色通道”,减少“走出去”壁垒,加速“走出去”渠道,提升优势企业出海效率。对于重点企业,建立对口帮扶机制,“一对一”辅导,给予“一企一策”支持,梳理企业堵点卡点、痛点难点。
(备注: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