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技术 -> 微环境控释型生物材料修复心肌损伤取得新进展
微环境控释型生物材料修复心肌损伤取得新进展
时间:2019-08-26 09:11:15  作者:Annie  来源:高分子科技
针对心肌损伤微环境的特点,戴建武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微环境控释型功能化胶原水凝胶,它包含一种全新的生物大分子,不仅可以抑制MMP活性减轻心肌ECM降解,而且可以响应心肌梗死微环境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血管新生。
  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闭塞缺血、缺氧所导致的不可逆的心肌损伤,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心血管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心脏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大量死亡,同时局部上调的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心脏细胞外基质,降低组织力学性能,导致梗死区域心室壁逐渐变薄,整体扩张,加速心功能恶化。原位恢复梗死区域的血供,减轻ECM降解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潜在手段。 
  研究证明心肌内注射生物材料和生物活性因利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恢复,然而,目前仍没有活性分子可同时实现在心肌损伤部位促血管新生及MMP抑制双重功能。此外,心肌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出可变的疾病活动,伴有病情加重和低疾病活动期。现有的心肌内药物递送系统提供持续的药物释放,而与疾病活动无关,这可能导致局部在高或低疾病活动期的次或超治疗药物水平。因此发展一种疾病微环境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将控制药物的释放以配合疾病的活动,实现按需释放,才有可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再生医学网了解到,针对心肌损伤微环境的特点,戴建武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微环境控释型功能化胶原水凝胶,它包含一种全新的生物大分子,不仅可以抑制MMP活性减轻心肌ECM降解,而且可以响应心肌梗死微环境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血管新生。 
  微环境控释的实现以生物活性因子与生物材料的结合为前提。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标签蛋白与谷胱甘肽之间酶与底物的特异性作用可实现GST标签蛋白与GSH的特异结合。团队采用GST标签载体融合表达生长因子,提高了生长因子与交联GSH胶原生物材料的结合能力。为进一步实现MMP抑制及MMP响应性释放,又将MMP底物短肽插入GST标签与bFGF之间,构建全新的生物大分子GST-TIMP-bFGF,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证明生物材料加载GST-TIMP-bFGF重组因子能够抑制MMP活性,响应MMP-2裂解释放高活性bFGF。
  
  团队将GST-TIMP-bFGF/胶原-GSH的智能水凝胶注射到大鼠心肌梗死部位,通过HE、Mass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小动物心脏超声等方法综合评价功能水凝胶对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水凝胶通过抑制MMP活性及生长因子按需释放,可以增加损伤组织血管化,减轻心脏重构,明显改善心功能。这种材料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手段,同时由于MMP在多种损伤中高表达以及GST-GSH系统的灵活便捷特点,此特异结合及微环境控释技术有望拓展应用于多种材料及生长因子缓释,促进不同组织再生。
  
  该研究结果于2019年8月13日在线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博士后范彩霞,共同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博士生施家佳,通讯作者为戴建武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赵燕南副研究员。该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组织器官再生与损伤修复,ZDRW-ZS-2016-2》的支持。
  再生医学网将持续关注戴建武研究团队的更新研究成果。 
  (备注:图片源于网络。)
关键字:生物材料、修复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