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40多个DNA区域可能是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风险增加遗传因素
40多个DNA区域可能是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风险增加遗传因素
时间:2013-12-31 14:47:00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生物帮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和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同行一起,通过大规模基因研究发现,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可能与40多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区域有关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和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同行一起,通过大规模基因研究发现,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可能与40多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区域有关,未来有望通过修补这些“薄弱环节”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文章发表于2013年12月25日的《Nature》杂志上。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常见慢性病,严重的会导致关节畸形,是人们残疾和丧失劳动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前医学界已经确认,遗传因素、自体免疫系统紊乱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但并未弄清哪种因素为主。
    研究团队进行的这项跨种族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涉及超过10万余名欧亚各国居民,其中近3万人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比研究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42个DNA区域可能是导致患病风险增加的“薄弱环节”。
    研究人员还发现,其中一类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的遗传缺陷(即DNA链上单个碱基的变异)是可以用现有药物修复的。而此前医学界曾认为,通过修复单核苷酸多态性来治疗复杂病症可能无效。
    领导这项研究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罗伯特·普伦格说,这项迄今最大规模的基因研究不仅证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确与遗传缺陷有关,并且显示通过药物修复这种缺陷是有可能的。未来有望开发出类似的遗传缺陷修复药物,为治疗关节炎、糖尿病等带来希望。

关键字:遗传因素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