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月开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等五家医院被北京市医疗保险中心批准为肝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定点医院。在这五家医院进行肝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的患者可享受最高两万元的报销额度。至此,每天有数十位甚至上百位肝移植术后的患者前来咨询。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药物的治疗应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精细的调整,既要能够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还要能够避免或减小免疫抑制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还要注意预防免疫抑制病人感染的发生。对于移植医生和病人来说,这是一项漫长的、细致的健康工程。为此,笔者走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院长,肝脏移植、肝胆外科专家李宁教授。
据李教授介绍,目前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最理想的方法,而且,我国的肝脏移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例如,北京佑安医院肝移植手术成功率达100%,围手术期生存率大于90%,一年生存率大于80%,重型肝炎肝移植抢救成功率超过80%,一年生存率在70%~80%,居国内领先水平。肝移植的根本目的是挽救生命,提高长期存活率和生活质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移植肝的功能维护是一个漫长终身的过程,需要精心的照料。科学准确地服用肝脏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药物可以预防和治疗排斥反应,保证移植物长期存活,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有三类免疫抑制药物,分别是基础免疫抑制剂、辅助免疫抑制剂和冲击药物。免疫抑制剂是一种带有明显毒副作用的药品,血浓度治疗窗非常狭窄,往往有效血药浓度和引起毒副作用的浓度是很接近的,因此必须进行严密、动态的监测,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调整用药,由于药物浓度不正确所引起的亚临床性排斥反应,对移植物来说所造成的损害将是致命的。
为了预防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乙肝复发,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佑安医院近年来开展了肝脏移植术后预防乙肝复发的系列研究,并已成功地为11名肝移植患者进行了乙肝疫苗的自动免疫。李宁教授指出,肝移植患者经历了术前生命终极的绝望到术后重获生命的新生,要有一个心理的适应期,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作为患者本人一定要自我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科学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坚持长期的治疗和健康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