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部的护理
1、搬动病人要慢而轻,平卧位,患肢适当提高,略高于心脏水平,可将再植肢体置于床边特别小木桌,上铺无菌巾,用护架遮盖。
2、患肢用敷料或石膏托妥善固定,包扎不宜过紧,指(趾)端暴露,覆盖无菌巾或纱布,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注意防止伤员入睡后移动肢体,使血管受压痉挛。
3、定时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指甲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并做记录,动脉供血不足时表现为再植的肢体末端苍白,指腹瘪陷,皮肤弹性消失,皱纹加深,皮温下降,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指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静脉回流受阻时则④定时定点皮温测定。术后可用半导体皮温计测量肢体温度,一般术后10天内每小时测皮温1次,测温应在烤灯关闭后15分钟进行,避免误差,测温时应同时测健侧肢体的相应部位,记录对照,断肢再植后一般患侧皮温高于健侧1℃左右,若低于健侧或皮温突然下降则表明有血管危象存在,应及时报告,采取措施。
4、烤灯的应,用术后用60~100W的照明灯照射再植肢体,灯距为33~50cm,使局部血管扩张,使用烤灯一般需7~10日左右时间。
二、全身护理
病人经过长时间的创伤和手术,失血较多,术中应补充足量的全血,术后严密观察伤员的皮肤色泽、血压、脉搏及周围静脉的充盈程度,初步判断有无贫血表现,并做血的常规化验和血细胞压积,必要时用中心静脉压测定,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高位断肢者,应注意有无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毒血症的产生。
三、再植肢(指)体的功能恢复
再植肢体神经功能恢复前,护士应帮助做伤肢关节被动活动和按摩,神经功能恢复后,尽量鼓励病
四、抗生素的应用
伤口感染可致血管吻合口的爆裂、出血,影响再植肢(指)体的成活,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的生命,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是严格无菌操作、彻底清创,并在术前术中给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经常作伤面渗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提示有效抗生素的应用。
五、有关抗凝药物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断指再植手术后,一般已不再应用抗凝治疗。肝素常补用作吻合血管时的局部冲洗抗凝药,将肝素50ml稀释入2%利多卡因20ml及生理盐水200ml中组成溶液,供局部冲洗抗凝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