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移植已经成为治疗许多终末期肺部的有效方法,移植给患者的肺即“供肺”,肺外原因死亡的病人。
肺移植的保存方式
由于常温下肺不能长时间保存,供肺必须从仍有心跳,即有血液灌注的供体上采取,用低温保护液灌注保存,也就是要使供肺没有或只有很短的“热缺血”时间,然后在数小时内完成移植。
器官移植适应证的扩大使需要移植的患者成倍的增加,西方国家都已经确立“脑死亡”法,当病人不可逆昏迷、确定脑死亡后,就在人工维持呼吸及循环的情况下,摘取脏器供移植使用,这样的器官有良好的活力和较正常的生理功能,移植效果好。
供体与受体匹配标准
除了供体要有适当的肺功能及没有感染外,ABO血型要匹配,供肺大小是否匹配也很重要,把太大的肺放入胸腔后可能影响静脉回流,也会使移植肺膨胀不全,还会减弱手术后早期排除分泌物的能力,供肺不要超过受体肺的1.5倍。
一般来说肺总量要适合受体,因为肺总量是身高、年龄和性别的综合指标,受体身高是最重要的单一指标。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胸腔常过度膨胀,需要一个比预计要大的肺;而与此相反,限制性肺部疾病患者的胸腔常由于肺实质的纤维化改变而体积变小。
科技提示
使用心停跳后的真正尸体供肺可以大大增加供肺的,研究认为肺是实体器官中唯一不依赖灌注进行细胞呼吸的器官,肺内呼吸是通过气体相位差进行的,因此肺实质在循环停止以后仍可能存活一段时间。从动物试验看效果是不错的,用于移植动物能够存活,但在人体目前认为尚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