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
时间:2014-03-13 10:51:05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好医生
卒中和出血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发卒中的PC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显著高于无卒中的患者(30% vs 1%)。

    卒中和出血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发卒中的PC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显著高于无卒中的患者(30% vs 1%)。同样的,并发出血的PCI患者1年死亡率是无出血患者的2倍,并且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均有所增加。所幸的是,上述择期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高(出血为1%-2%,卒中为0.2%)。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适用于对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高危甚至禁忌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然而,接受TAVI的患者发生出血与卒中的风险均大大增加,其发生率是PCI患者的10倍以上,对于30天内大面积卒中(~3.5%)与严重出血/血管并发症(~10%)风险较高的患者如何权衡血栓形成与出血的风险是临床上面临的一大挑战。同PCI患者相比,并发出血或卒中的TAVI患者30天和1年的死亡率均显著增加。明确治疗靶点(药理作用和机械因素)有助于评估获益与风险,但需要对TAVI患者并发血栓和出血的病理生理学、临床危险因素、持续时间以及发病机制有深入了解。
    血小板研讨会是由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合作召开的年度科学会议,会议致力于血小板生理、血栓形成、止血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相关研究。最近两次会议于2012年1月20日-21日和2013年2月1日-2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本篇综述对TAVI的定义,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卒中与出血持续时间,术中和术后抗栓治疗及其对血栓、出血并发症的影响进行了回顾性总结。
    TAVI患者抗栓治疗的相关建议如表1所示。普通肝素是TAVI术中最常用的抗凝药物。在PARTNER研究中,肠外抗凝治疗方案为弹丸式注射5000 IU普通肝素后继续间断弹丸式给药,维持活化凝血时间(ACT)≥250 s。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胸外科学会/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ACCF/AATS/SCAI/STS)联合发布专家共识建议将TAVI患者ACT控制在300s,共识中还指出通过注射硫酸鱼精蛋白可拮抗肝素的抗凝作用(1mg鱼精蛋白中和1mg肝素)。

关键字:主动脉瓣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