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免疫(innate immunity)是生物体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获得的具有普遍性的防御机制,这种免疫应答受到严密调控,以防过度激活和随之产生的炎症损伤。其中白介素10(IL-10)就是一个关键的炎症反应抑制因子,也受到复杂调控网络和多重反馈循环的精密调控。
之前的研究表明miRNA能作为先天性免疫应答的重要调节器,调节细胞毒性的关键过程。miRNA是一种由19-24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它不能被翻译并最终生成蛋白质,而是一种在进化上比较保守的“基因调控者”,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miRNA在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免疫应答的调控以及免疫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此前这一研究组就发现在水疱性口炎病毒感染后,巨噬细胞中的miR-143/145就会急剧下降,但是其中的关键作用仍不清楚。就此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他们发现miR-143/145簇群的表达也会受到巨噬细胞中TLR信号的影响,而这一信号依赖于之后的I型干扰素(IFN-I)的表达,以及下游IFN-I受体JAK1-STAT1信号级联。
研究人员又通过进一步实验,发现miR-145,而不是miR-143,能通过直接靶向表观遗传IL10基因沉默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histone deacetylase 11),促进TLR4-巨噬细胞中IL-10的表达。
由此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种先天性IL-10表达调控过程中,IFN-I介导的负调控新机制,这将有助于解析先天性免疫应答的精密调控网络。
近期曹雪涛研究组还发现人类的CD14+CTLA-4+调节性树突状细胞通过在肝癌中以CTLA-4依赖性方式生成IL-10和IDO,抑制T细胞反应从而促进了肿瘤免疫逃逸。
这些数据揭示了肝癌通过扩增CD14+DCs诱导全身性免疫抑制,促进肝癌进程的一条新机制,从而为免疫治疗肝癌提供了从前未知的有潜力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