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数据分析
最终,要想把MSI推向临床,就必须要跨越质谱仪专家,让真正需要使用它的人掌握这门技术。然而,没有几个临床医生能够掌握MSI技术、数据处理和信息学的精妙,而且更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学习了。在Cooks看来,如果这项技术“又娇贵,而且这项质谱技术需要博士才能掌握”的话,就很难进行推广,“它需要全自动,仪器也不能那么娇贵,必须要可靠而且相对简单。”
对于典型的组织病理学应用来说,这不是什么问题,因为这个系统可以配置成智能盒子(turnkey boxes),只有通过特定的生物标记才能打开。全球的各大临床实验室已经在常规地使用非成像质谱仪,包括Bruker公司的MALDI BioTyper和Sequenom公司MassARRAY。Caprioli想要为组织学家和病理学家设计一款类似于显微镜的MSI,仪器小到甚至可以塞在桌下。实验室技术员只需要学会如何准备样本、操作机器,软件就可以进行剩下的操作。
随着分辨率的提高,像素就会收缩。同时,进行“发现模式”实验的研究人员预先不知道哪个分子更为重要,所以他们要将所有分子都考虑进去,在成千上万个颜色通道上进行两两比较。
所有这些像素加起来的数据是惊人的。Bowen说,他的同事Trent Northen在自己的工作中使用质谱成像技术,这些年已经收集了几百万兆字节的数据。对于初学者来说,打开数据文件都是个问题,这让他们非常依赖更精通于这项技术的专家。“你就会知道为什么它让这些科学家如此不悦了。”Bowen说。
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Northen和Bowen与伯克利实验室数据可视化专家Oliver Ruebel一同研发了OpenMSI的云计算平台,用户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上浏览和操作质谱成像技术的云计算数据。Bowen介绍,美国能源部国家能源研究科学计算机中心(NERSC)的超级计算机用于支持该系统,将数据处理时间从几天减少到几分钟。
Bowen说,他和Northen的合作者之一可以使用OpenMSI详细研究50千兆字节的数据集,这个数据集他在一年半前就收集到了,但是一直没有办法进行研究。“现在他就在(谷歌)浏览器中使用这项技术。”他举例说,包括浏览RGB图像,检验下面的光谱,并与同事分享数据,“所有你能想到的21世纪互联网所提供的功能,我们都能在OpenMSI上实现质谱成像技术的这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