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一基因缺陷可同时诱发肝癌和糖尿病
一基因缺陷可同时诱发肝癌和糖尿病
时间:2013-12-12 11:58:44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健康报
南方医科大学10日发布消息称,该校罗荣城教授和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肖华教授合作团队,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基因缺陷能够同时诱发肝癌和糖尿病。

    南方医科大学10日发布消息称,该校罗荣城教授和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肖华教授合作团队,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基因缺陷能够同时诱发肝癌和糖尿病。 
    这一发现9日晚被发布在影响因子26.6的顶级期刊《Cancer Cell》上。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NCOA5基因缺陷导致了男性肝癌和糖尿病的同时发生。 
    NCOA5是一种在男性和女性均有表达的抑癌基因,男性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而NCOA5表达缺陷既可导致雄性小鼠糖耐量减退,又可诱发小鼠原发性肝癌。 
    据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主任罗荣城介绍,肝癌在中国高发,被称为中国癌,而糖尿病在中国发病率高达10%。2型糖尿病是原发性肝癌的一个公认风险因素,科学家对2型糖尿病和肝癌的关联性有10年之久的研究历史,但关联机制至今尚未阐明。 
    罗荣城说:“一旦通过某种药物可以改变这种基因的表达或诱导其功能,将为肝癌和糖尿病患者带来全新的防治方法。” 
    研究团队核心成员、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李爱民说:“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基因缺陷可以增加男性患原发性肝癌和糖尿病的几率,94%的雄性小鼠发生了肝癌,全部小鼠发生糖耐量减退。”罗荣城补充说:“雄性和雌性小鼠截然不同的肝癌发病风险与雌激素水平直接相关。雌激素可通过NCOA5基因发挥作用,此前其他研究已发现雌激素对原发性肝癌和糖耐量减退具有拮抗作用,从而降低女性发病风险。男性产生的雌激素水平低,这是导致肝癌发生性别倾向性的重要原因。” 
    该研究还对人组织样本进行了分析研究,大部分样本来自原发性肝癌或者同时患有原发性肝癌和2型糖尿病的男性患者。研究团队特别对肿瘤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中大约40%的患者样本NCOA5表达水平降低。罗荣城说:“这与我们在动物模型上的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徐彦辉课题组经4年多研究,首次成功解析了哺乳动物骨髓造血关键蛋白TET2的三维结构。该成果对研究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尤其对血液肿瘤(如髓系白血病)治疗性药物开发有重大意义。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杂志上。 
    哺乳动物TET蛋白家族有3个成员,即TET1蛋白、TET2蛋白和TET3蛋白,在哺乳动物发育和骨髓造血等关键生命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TET蛋白丧失功能会导致各种疾病(尤其是血液肿瘤)的发生。人体DNA上有一种甲基化特殊标记,该标记对哺乳动物发育和癌症发生有重要作用。甲基化标记位点排列正确的话,生命运动运转正常;标记位点紊乱,就会导致各种疾病,尤其是血液肿瘤疾病的发生。有趣的是,哺乳动物在发育过程中的各阶段,会根据需要自动调节DNA上的甲基化标记。科学界对甲基化标记是如何被“添加”到DNA上的已有定论,但甲基化标记是如何被“去除”的,则一直是谜。2009年,有科学家发现,哺乳动物体内的TET蛋白对甲基化标记的“去除”起关键作用。 
    徐彦辉课题组运用X射线晶体学等研究方法,获得了TET2蛋白和DNA两者结合在一起的三维结构,结果发现TET2蛋白非常“聪明”,能够自动识别、找到甲基化标记,并会把甲基化标记修饰过的DNA翻转到TET2蛋白的内部,又在内部铁离子等帮助下,产生氧化反应后,将这些标记逐步“添加”到DNA甲基化标记上。 
    研究发现,TET1蛋白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与致癌蛋白MLL发生融合后,会导致哺乳动物罹患癌症。后研究发现,血液肿瘤患者血液中含有多种TET2蛋白突变,且突变率很高,正是这些突变影响了TET2蛋白的活性,导致它“消极怠工”,最终引发疾病。而TET2蛋白的“同胞兄弟”TET1,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形成过程中“过分活跃”,扮演了“致病帮凶”的角色。 
    实验结果完全一致,提示同样的关联也存在于人类身上。” 

关键字:基因缺陷,肝癌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