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很少有研究探索全麦摄入和结直肠癌发病率之间所存在的联系。由于全麦摄入的量容易出现测量误差,因此需要客观的测量方式(如生物标记)来评价上述两者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为了试图探究上述问题的答案,来自于丹麦肿瘤研究协会的Cecilie Kyr等设计了相关研究,并将其研究结果发表在JNCI 12月的在线期刊上。
烷基间苯二酚是评价全麦和黑麦摄入的生物标记,本研究的试验组为结直肠癌患者诊断前的血浆标本,对照组为来自欧洲肿瘤和营养前瞻性研究的匹配对照。研究者共纳入了1372名结直肠癌患者和1372名匹配的受试者,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就潜在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计算总体发病率的比值比和结直肠解剖部位发病率比值比。研究者同时探究了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区、地中海区和中欧区)。
血浆烷基间苯二酚浓度高者远端结肠肿瘤发病率低,远端结肠癌发病率比值比(血浆烷基间苯二酚浓度最高四分位和最低四分位数之比)为0.48。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区的受试者群体中,血浆烷基间苯二酚总浓度与结直肠肿瘤发病率之间存在负相关。
然而,血浆烷基间苯二酚总浓度与结直肠肿瘤总体发病率、近端结肠肿瘤发病率或直肠肿瘤发病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在来自于中欧和斯堪的 纳维亚半岛区的受试者群体中,血浆烷基间苯二酚总浓度与结肠和远端结肠肿瘤发病率之间具有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指出,血浆烷基间苯二酚浓度高者远端结肠肿瘤的发病率低,但是其与结直肠肿瘤、近端结肠肿瘤和直肠肿瘤的发病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