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7-10日,第55届美国血液病学会年会(ASH)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就血液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进展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交流,其中关于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治探讨备受关注。
本文节选MM的重要研究进展报道如下,与读者共享。初治适合移植MM患者的治疗进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是目前治疗MM的有效手段。随着新型药物的广泛应用,含新药的诱导治疗联合ASCT及含新药的巩固、维持治疗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
Ⅲ期HOVON-65/GMMG-HD4研究对比了硼替佐米+多柔比星+地塞米松(PAD方案)或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VAD方案)诱导治疗后分别行高剂量美法仑(HDM)+硼替佐米维持治疗或HDM+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的疗效。
结果表明,含硼替佐米方案在诱导和维持治疗期间能改善适合移植的新诊断MM患者的生存。在本届年会上,荷兰学者进一步公布了该研究中位随访74个月的长期数据。
结果显示,含硼替佐米组的完全缓解+接近完全缓解率(CR+nCR,49%对35%)、无进展生存(PFS,36个月对27个月,HR=0.76,P=0.001)和总生存(OS,未达到对84个月,HR=0.76,P=0.05)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此外,含硼替佐米诱导和维持治疗可显著改善肾衰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P<0.001),并改善中危、高危患者的预后;此外,硼替佐米维持治疗并不增加继发第二原发恶性肿瘤(SPM)的发生风险。
GMMG MM5研究比较了PAD方案对比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地塞米松(VCD方案)作为ASCT前诱导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摘要号3369)。结果显示,3个周期VCD方案与PAD方案有相似的有效性(部分及以上缓解率分别为78.1%和72.1%),同时VCD方案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24%对32.7%)。
Ⅲ期Gimema-MMY-3006研究对比了在双次ASCT治疗中,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VTD方案)或沙利度胺+地塞米松(TD方案)巩固治疗的疗效。中位随访36个月的结果显示,VTD组在诱导和巩固期内的CR/nCR及PFS均优于TD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