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云剂是台湾地区食品添加剂的名称,通常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其主要作用是帮助食品乳化,并起到改善产品口感和其他感官品质的作用。台湾地区调查结果显示,不法厂商为了降低成本,在起云剂中非法添加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代替起云剂中的棕榈油,使得应用不法厂商生产的“起云剂”作为原料生产的食物、饮料等产品受到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污染。
实验结果显示,进入体内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以被人体排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其具有蓄积性。动物实验发现,绝大部分DEHP在24~48小时内会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48小时内停止摄入含有DEHP的产品,体内DEHP浓度便会快速下降。动物实验还发现,DINP在体内亦会被迅速代谢,72小时内有85%由粪便中排出,其余部分则由尿液排出。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DEHP和DINP急性毒性均较低。动物实验发现长期大量摄入DEHP和DINP,会产生内分泌干扰作用,可造成生殖和发育障碍,并能诱发动物肝癌。
塑化剂之于成人目前比较明确的是,塑化剂会对人类(尤其是男性)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其他相关研究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群调查研究显示,塑化剂代谢产物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显著相关,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
②一项关于墨西哥妊娠女性的研究显示,高浓度塑化剂代谢物与早产也存在相关性,推测可能是由于塑化剂影响妊娠女性体内的孕酮含量,从而导致早产的发生。
③另一些研究则发现塑化剂可能同肝癌和乳腺癌等癌症发生相关。
④一些研究显示,在装修过后的新房内,可释出大量DEHP,暴露于其中可引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鼻黏膜炎性反应增强,且与过敏性皮炎的发生相关。
塑化剂之于儿童事实上,从胎儿期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接触塑化剂了。在人类的多种体液,例如尿液、脐带血、羊水等中,都能检测到塑化剂。
有研究发现,儿童尿液中DEHP和DBP含量与智商(IQ)测试的成绩呈反比,即长期摄入塑化剂可能让人“变笨”。
儿童代谢塑化剂的能力与成人不同。在中国台湾地区,2岁和5岁儿童尿液样本中DEHP浓度比妊娠女性还高,尤其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接受治疗的患儿,其接触的医疗器械较多,从而与大量DEHP接触,是高危暴露人群。有研究显示,NICU患儿每天所接触的DEHP可能为耐受量的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