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浅谈血管内皮祖细胞的研究历史和生物学特性
浅谈血管内皮祖细胞的研究历史和生物学特性
时间:2019-11-07 11:03:18  作者:微微  来源:《微创美容外科学》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是指能从骨髓迁移到外周血,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祖细胞,又称血管内皮干细胞。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是指能从骨髓迁移到外周血,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祖细胞,又称血管内皮干细胞。它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1997年由Asahara等首次分离并证实人类出生后的外周循环血液中存在能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内皮祖细胞,并证明它在成年机体的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
  1、研究历史
  1997年Asahara等应用免疫磁珠法从成人外周血中分离CD34+细胞,并在包被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皿培养,得到的细胞可表达vWF、CD34、VEGFR-2等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因而将CD34+细胞命名为内皮祖细胞。这个发现不仅更正并充实了旧有的血管新生机制,对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立足点,更为最近兴起的组织工程血管的研究提供了更优越的种子细胞来源。
  2、生物学特性
  造血细胞于内皮细胞来源于共同的祖细胞-血液血管母细胞。其中有VEGFR-2、CD31、CD34等共同的细胞表面抗原。在胚胎期卵黄囊的胚胎中胚层内形成许多血岛,胚胎发育过程中血岛中间的球形细胞逐渐分化成造血干细胞而周围的扁平状细胞为早期的内皮祖细胞。目前研究通常采用分离培养骨髓或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的方法获取内皮祖细胞,近期有人发现脐带血中的EPC数量是外周血中的10倍,且其来源丰富、增殖性强,成为目前EPC研究的重要来源。另外,EPC也存在于胎肝、脂肪组织或骨骼肌中。
  EPC的特异性表面标记目前尚存在许多争议,早先的多数研究将同时表达CD34、CD133和VEGFR-2抗原细胞视做EPC,其释放入外周血循环或经体外培养后逐渐失去CD133表型等祖细胞特性,表达内皮系的特征性分子标志,如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31、vWF、VE-钙黏素等形成具有分泌内皮型氧化亚氮合酶、摄取LDL和结合UEA-1功能的成熟内皮细胞。
关键字:血管内皮干细胞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