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人被拿掉哪些器官却不会立马死?器官可以再生吗?
人被拿掉哪些器官却不会立马死?器官可以再生吗?
时间:2021-09-15 09:07:53  作者:Annie  来源:腾讯网
人体有206块骨头,36个脏器,23万亿个细胞。那么哪些脏器对我们而言缺一不可,哪些脏器即便被“舍弃”,我们可能存活呢?

  美剧《周一清晨》里,一位器官捐献协调员被称作“徘徊在死者附近的秃鹫”:只是因为他守在濒死病人的身边,希望能及时把他的器官移植给其他六名患者。
  再生医学网了解,人体有206块骨头,36个脏器,23万亿个细胞。那么哪些脏器对我们而言缺一不可,哪些脏器即便被“舍弃”,我们可能存活呢?
  人体的主要脏器有哪些?
  1、头是指挥部
  头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司令部,在人脑死亡后,也可以以植物人的形式活着。虽然也有过头颅移植的报道,但这纯粹属于研究阶段或迫不得已,而且这方面还有伦理方面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出于技术方面还是人性方面,都是行不通的。
  所以,头是不能没有的,也无法置换的。
  2、心是发动机
  人体必不可缺的还有心脏,心脏是人体唯一一个不受大脑指挥的器官,它有自己独立的神经系统,可以自主跳动,相当于人体的发动机,在没有心脏的时候,人就宣告死亡。植物人在脑死亡后心脏仍然存活,但是心脏死亡后,脑部会在几分钟会死亡,这是因为人体的血液都是靠心脏进行供应的。
  目前心脏移植技术日益成熟,所以心脏不能没有,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置换。
  3、肝是排毒所
  肝脏对来自体内和体外的许多非营养性物质如各种药物、毒物以及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具有生物转化作用,会通过新陈代谢将这些物质彻底进行分解或者直接排出体外,这种作用也就是俗称的解毒功能。如果人体失去肝脏,只能维持50个小时左右的生命,但随着肝脏移植的成熟,切除一部分肝脏并不会影响人体,所以我们总能听到将肝脏切除一部分移植给亲属的事情,在移植后,大部分也能存活。
  4、肺提供氧分
  如果将左右肺同时全部切除,人体的呼吸功能会完全丧失,在呼吸停止后,心脏和大脑也会随之停止工作,全脑死亡后人就会死亡。
  这四个器官,缺一不可,任何一个部门缺失,都会死亡!
  但是,在一些疾病无法治愈的情况下,只能切除器官,一些器官由于太过重要,不能完全切除或者要进行移植,然而有些器官则可以拿掉,那么人体什么器官就算拿掉也不会死亡呢?人拿掉这6个器官也不会死,为什么?
  1.胆囊
  作为储存胆汁的器官,胆囊很容易发炎和结石,发作的时候让人痛不欲生,世界上每天都有不少人被摘除胆囊,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胆囊在摘除后有什么影响呢?在摘除手术后的短时间消化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时间久了以后,胆总管就可以逐渐的取代胆囊的作用,日常生活基本不会受到影响,但是近些年有研究表明,切除胆囊会增加肠癌风险,不过该结论还存在争议。
  2.脾脏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算是比较重要的,但在出现外伤破裂无法进行修补的时候,只能切除脾脏,在摘除了脾脏后,可能会对人体免疫力和造血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而言,摘除脾脏的人术后和术前的生活没有什么明显区别。
  3.肾脏
  人体有两个肾脏,互为备份,相互代偿,如果是肾功能衰竭,代表两个肾脏都不行了,那么可能就需要肾脏移植。不少人会把自己的一个肾脏捐给患病的孩子,失去一个肾脏的人只要保留另一个健康的肾脏就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不过平时要注意不能劳累和使用有肾毒性的药物,要好好保护仅剩的肾脏。
  4.生殖器官
  男性的睾丸,女性的子宫、卵巢、乳房都可能会因疾病而切除,如果女性没有生育需求的话,在切除子宫和乳房后,主要是心理和外观会有一些影响,如果女性的卵巢和男性的睾丸在切除后能及时补充激素,对生活影响不大,性生活也是可以正常过的。
  5.胃肠
  对于患上肠癌、胃癌的患者,需要完全切除小肠、大肠或胃部,虽然不会对生命造成影响,但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切除胃部后消化吸收能力会下降,没有地方可以储存食物,人在吃一点食物后就会饱胀,或者可能出现反流、呕吐、腹泻等情况。切除大肠的人,需要腹壁造瘘,带着粪袋生活,对日常生活还是有比较大的影响。
  6.膀胱
  膀胱是泌尿系统中用于储存尿液和排尿的器官,在不得不切除膀胱后,患者需要一直带尿袋生活,而且造口周围皮肤容易发炎、溃疡等,给患者生活造成许多不便。
  人是由可以发育成各种类型细胞的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成的,在人出生的时候,这些细胞就被成体干细胞替代,成体干细胞分化能力有限,只能修复身体受损的部位,如长出毛发,更新表皮,愈合伤口等,但无法再生。
  再生医学网观察到,从目前研究来看,人体大部分器官无法实现再生功能,只有少部分器官可以再生。
  我们期待再生医学能得到更长足的发展,以造福人类。
  (备注:图片源自网络。)
关键字:再生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