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胃肠手术的“围手术期营养处理”
胃肠手术的“围手术期营养处理”
时间:2013-06-25 15:31:48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好医生
营养处理在外科手术治疗中是一个必须涉及的问题,对胃肠手术治疗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20世纪60年代前,肠外营养(PN)尚未在临床获得推广,胃肠功能有障碍时,很难在围手术期解决营养问题。

    营养处理在外科手术治疗中是一个必须涉及的问题,对胃肠手术治疗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20世纪60年代前,肠外营养(PN)尚未在临床获得推广,胃肠功能有障碍时,很难在围手术期解决营养问题。70年后,PN得到推广应用,围手术期尤其是胃肠手术后的营养问题似乎得到解决,也有一段时间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但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后,对胃肠手术围手术期营养处理的理论认识、应用与技术有着更新和改进。

    术前营养评定与营养支持

    胃肠手术病人术前的营养状况将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康复的状况。因此,术前的营养状况需要做认真的评定。欧洲的营养风险评估(NRS 2002)是现代常用的方法,但尚未达到普遍应用的程度,国际文献报告中也提及这一点。习惯上常以BMI、体重丢失和清蛋白值,更有增加前清蛋白值作为评定的指标。然而,从总体看,外科医师普遍还未能在术前重视手术病人的营养状况,多在术后出现问题时才考虑到营养问题。现代医学的发展,尤其是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提出,对术前的营养处理有了新的认识。

    急症胃肠手术病人虽无条件进行术前营养调理,但有无营养状况的信息,将有利于术后的监护,甚至手术的处理。在营养风险高的病人,手术的范围、难度与复杂性都必须加以考虑,以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降低手术成功率,这也是“损伤控制性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理念、原则的拓展应用。营养代谢状况的低下或不足,虽然不是生命体征与内在环境的紊乱,但也将影响到病人的预后,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合理地选择相适应的手术,是术前处理研究的一项重要依据。

    择期手术的病人,术前有条件、有时间进行营养调理。经营养测定和手术风险的评估,可以考虑病人是否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手术范围不大、损伤不重、营养不良程度较轻的病人,术前无需行营养补充;手术范围较大、损伤程度较重、预定手术时间容许后延>5 d者,则可在术前5~10 d进行营养补充,以期改善蛋白质的量和内稳态。营养风险评定值虽高,但病情较重,不宜后延手术日期,则以纠正水、电解质失衡为主,2~3 d的营养补充并无效果,可以不给营养补充,但应考虑手术范围和创伤的严重度,并在术后适时补充营养。术前补充营养以口服为主。当经肠营养量不足或不能实施时,可采用PN,或肠内营养(EN)与PN同时应用。

    术前补充营养虽希望在有限的短期能获得效果,改变病人的营养状况,但仍应循序增加补给量,并严加监测,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易引起代谢紊乱,反得不良后果。术前营养补充的主要目的不在体重的增加,而望纠正低蛋白血症和内稳态紊乱。静脉输注清蛋白等血液制品,虽可提高血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提高胶体渗透量,但它并不能直接参与机体的代谢功能。它是异体蛋白,需分解成氨基酸后再经合成,使其能成为受体的蛋白质参与代谢,并不能直接参与组织的合成和机体的生理功能。

    以往,为减少术时麻醉引起的呕吐、误吸而采取手术前夜即开始禁食、禁水,致病人进人手术期时呈失水、饥饿状态,术时又补充过量的糖和水分,术后出现胰岛素抵抗,高血糖等症状以及代谢紊乱。现经临床验证,认为胃肠道无功能障碍的情况下,进水2 h后,胃即能排空,进食物6 h后,胃内不再有滞留。为了避免病人以缺水、饥饿状态进入手术,已将停止进食的时间改为前1 d晚餐后,于术前2 h还要饮葡萄糖液200 ml(50 g糖),以减轻低血糖和出现胰岛素抵抗的现象。这虽不是营养供给问题,但与围手术期代谢密切相关。

 

关键字:胃肠手术,营养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