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4月30日说,他们将实验鼠的皮肤细胞改造成干细胞,并首次成功使其分化成3种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组织细胞。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在《干细胞》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报告说,他们首先将实验鼠皮肤细胞改造成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然后成功使这些iPS细胞分化成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造血细胞。
利用皮肤细胞改造成的iPS细胞有时也被称为“皮肤干细胞”。这种干细胞具有可以和胚胎干细胞相媲美的功能,却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伦理等争议,因此前景被普遍看好。
虽然iPS细胞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强大分化能力,但它们是否真正能够分化成特定的细胞类型,还需要研究证实。《干细胞》杂志的编辑斯托伊科维奇等专家指出,iPS细胞理论上能够分化成220种不同的细胞类型,美国科学家首次利用实验鼠证明,这种细胞可以分化成功能性的心血管组织细胞。
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说,这一研究成果将来也许可用于开发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新疗法。他们认为,iPS细胞能够克服胚胎干细胞的很多弱点,在再生医疗领域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35 神经嵴源性干细胞研究获得新发现
日本研究人员经动物实验发现,神经嵴源性干细胞在老鼠身体不同部位存在的比例不同,并且不同部位提取的神经嵴源性干细胞性质也有所不同。
神经嵴是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中的一种过渡性结构,是在神经管建成时位于神经管和表皮之间的一条纵向的细胞带。
据日本《每日新闻》日前报道,庆应大学教授冈野荣之等研究人员使用一种转基因实验鼠进行实验。这种实验鼠体内分化自神经嵴的细胞会发出荧光。他们从骨髓、皮肤和脊髓延伸出来的神经的一部分——背根神经节3个不同的部位提取源自神经嵴的细胞。从这些细胞中,研究人员挑选出处于未分化状态的干细胞,并确认了这些干细胞具备增殖能力和实际分化成神经和肌肉细胞的多功能性。
对比神经嵴源性干细胞存在的比例和性质,研究人员发现,提取自背根神经节的每1000个细胞中就有1个神经嵴源性干细胞,而提取自骨髓的细胞每1000万个细胞中才有1个神经嵴源性干细胞,干细胞的分化能力也因提取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
人体内同样存在神经嵴源性干细胞。冈野荣之表示,背根神经节的位置靠近脊髓,将来有望提取脊髓损伤患者本人的神经嵴源性干细胞用于治疗。